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
总则
目的:为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,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,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特制定本制度。
适用范围: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从项目决策、设计、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。
基本原则:坚持质量第一、预防为主、全员参与、持续改进的原则,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。
质量责任体系
项目负责人:对工程项目质量全面负责,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、实施和保持;组织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,并监督其执行;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质量相关的重大问题。
技术负责人: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,对工程质量
负技术
责任;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,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;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,指导质量控制工作。
质量管理人员:负责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,贯彻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;对原材料、构配件、工序质量进行检验,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;负责质量验收资料的收集、整理和归档。
施工人员:严格按照施工图纸、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,对所完成的分项工程质量负责;自觉接受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,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。
项目决策阶段质量管理
项目可行性研究: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、技术可行性、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论证,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,以及保证质量的措施建议。
项目评估: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,重点审查项目质量目标的合理性、质量措施的可行性。评估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参考。
设计阶段质量管理
设计单位选择:通过招标或委托等方式,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承担项目设计任务。在合同中明确设计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。
设计输入:向设计单位提供详细、准确的项目设计要求,包括功能需求、技术标准、质量目标等。设计单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,确保设计输入满足项目实际需求。
设计评审: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,重点审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、先进性、安全性和
可
施工性。评审意见作为设计修改的依据。
设计变更管理:严格控制设计变更,确需变更的,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。设计变更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,并出具变更文件。
施工阶段质量管理
施工单位选择: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、信誉良好、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。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、质量责任和质量奖惩条款。
施工组织设计审查: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
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.docx